外幣醫療保單 明年開賣
聯合報╱記者孫中英/台北報導/
經過壽險業者多年爭取,金管會日前終於同意壽險業可推出外幣醫療險,初期限制只能銷售「一次給付型」醫療險,例如「重大疾病險」或「癌症險」,首階段不開放業者銷售「日額型」外幣醫療險及傷害醫療險,壽險業外幣醫療險保單,最快明年問世。
目前金管會只准許壽險公司賣外幣計價的「壽險及年金」。壽險業者指出,許多民眾長年在海外經商或留學,因為長期待在國外,一定會發生在國外就醫情況;若能推出外幣醫療險,例如以美元計價醫療險,理賠金將以美元給付,對有需求的民眾來說,不用擔心匯率風險,會更為方便。且美元保單利率比台幣保單高,同樣條件下,買美元醫療險,可望更為便宜。
壽險業者原先爭取,保險局能開放「各式」外幣醫療險,但保險局首階段,只同意開放「一次給付型」醫療險,例如重大疾病險或防癌險;即民眾購買後,若發生保險事故,例如買了癌症險後確定罹癌,保單將一次給付一筆金額、例如5萬美元後,即失效。
目前台灣民眾極愛買的住院日額給付型醫療險,例如住院一天、即可理賠1000元,也不在首波開放之列,而外幣「意外醫療險」(理賠因為發生意外就醫產生的花費),因為外幣意外險還不能賣,也暫不開放。
保險局在公文中要求,各家公司的第1張外幣醫療險,仍須經金管會核准。對此,壽險業者持反對意見。
壽險業者說,台幣「一次給付型」重大疾病險或防癌險,都是「舊商品」,未來只是可以用「不同的外幣計價」,這種開放模式,根本不算創新。壽險業者說,將向保險局爭取,可採備查方式,讓壽險公司直接銷售外幣醫療險,不要再核准,免得浪費大家時間。